【#書寫療癒20】《我們六個》與原生家庭的影響,從影集到自我療癒之路

大愛劇場 《我們六個》 的故事,改編自台灣社會震驚一時的「李月桂案」。劇情聚焦在一位失明母親與六個孩子的生命歷程:父親因小三離家,最後雙親不幸被殺害,留下六個孩子在破碎的家中彼此依靠。

這齣戲不只是戲劇,而是真實反映了原生家庭崩裂時,以及孩子們如何仍以愛與堅毅走過黑暗。

當我在 YouTube 上看到《我們六個》時,不禁淚流不止,也深深觸發了我對自身原生家庭的記憶。

圖片來源/《我們六個》劇照

《冰山對話》這本書說到,敘事治療的創始者麥克・懷特認為,人往往會因為一件事糾纏於心久久無法忘懷,只有透過講述自己的故事,讓生命力在故事裡流動,才能疏通內在的積淤。

訂閱暖暖報|每週一與你分享暖心故事,優惠只會在暖暖報收到。

原生家庭的創傷影響

創傷指的是一個人經歷了超出自身承受範圍的事件,導致長期的心理痛苦、恐懼或無助感。這不一定需要是重大事故,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持續的忽視或言語傷害。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這本書的作者貝塞爾‧范德寇分享到:「處理創傷時,處理的其實是創傷在身體、大腦留下的印痕,而復原的關鍵,是運用腦部本身的神經可塑性,讓倖存者感受到自己活在當下,並在最終重建對自己的所有權。」

圖片來源/《我們六個》劇照

我在一本書中《你可以討厭父母》讀到心理學稱那些深刻影響我們的心碎經驗為「創傷體驗」。當我們被觸動時,往往會像回到現場般,再度承受痛苦。

看著《我們六個》時,我憶起童年的創傷,擦乾淚水後下樓卻看見母親傳給朋友的訊息:「我女兒要去同學家住一個禮拜太好了。」這句話瞬間戳中我最深曾的痛,那些過往的回憶,瞬間湧現出來,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從來不是被期待或祝福的存在。

原生家庭創傷的三個故事

許多畫面,想起過往到回憶,與你分享其中《我們六個》三個場景讓我想起原生家庭的創傷。

《我們六個》「你一定來自很幸福的家庭吧?」

劇中,大哥林作賢長大後成為老師,有一位年長女子曾對他說相似的話:「你家庭從小到大一定很幸福,才有你現在的模樣」。

這讓我想起不熟悉人曾對我的誤解,也因為氣質、穿著或海外經歷,別人以為我來自富裕家庭,但事實上,我的家庭從小十分分裂,母親甚至在訊息中說過「我恨女兒」的話語。

因為從小不被愛也不被關懷,造就我現在獨立靠自己的模樣。在那些看不見別人好,認為我是家裡有錢才出國的人。

他們永遠不會懂,我是多麽努力想離開家。

《我們六個》大哥離家出走

圖片來源/《我們六個》劇照

在《我們六個》劇中,大哥看見父親把小三帶回家後,選擇離家。

這讓我想起,我曾渴望「離家出走」,國高中時,我最大的夢想不是環遊世界,而是逃離家庭。

當時的我還蠻聰明,知道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當我準備好離開時,卻因為疫情,我再度回到我從小到大會做惡夢的家,在那個空間被隔離 21 天。

從加拿大回家,是我人生最低潮的時期,不僅是夢想失敗,還是感受到自己是不是不該存在。

回到家父親在工作的期間,當我餓肚子時,我卻吃不到飯,因為我弟根本不在乎被關在房間的我,我拿到的食物都是冷掉的。

我從房間出門去隔壁上廁所,我媽告訴我爸我偷進去他們房間。那時,我每天都做惡夢,夢到我媽要殺了我,我都是哭著醒來。

我是從那時候開始冥想,從閱讀中找到救贖。

《我們六個》六歲前的人格塑造

圖片來源/《我們六個》劇照

儘管《我們六個》的六位小孩在現實生活中遭受到如此殘忍的對待,但他們還是彼此依靠,充滿著愛,長大後,用自己的方式回饋這社會。

之前曾有朋友跟我說過,聽完我的遭遇,看見我沒有走鐘、走偏很神奇,其實我也覺得。

看許多心理學的書指出,六歲前是人格的重要塑造期,是希塔波狀態,也是潛意識最容易受影響的階段。這是為什麼許多原生家庭的傷痕,會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內在小孩。

要說幸運嗎?還是說宇宙剛剛好的安排,我弟是在我五歲之後出生,那之前我還是被母親呵護的女兒,也是為什麼這六個孩子思維、狀態能夠這麼健全,小時候的他們,是被父母親疼愛的。

《我們六個》原生家庭的心得

我除了看台劇與啟示錄外,我也看見大哥跟二哥的專訪,不禁佩服他們的偉大,得知他們父親去世後,把父親的財產最後都給了父異母的失智弟弟。

他們運用自己的力量療癒自己外,成為老師、建立基金會等等,成為自己的光。他們沒有沉溺於痛苦,把一切的遭遇怪罪給任何人,而是選擇成為光。

受害者心態,原生家庭創傷修復之路

如同我之前分享療癒過程的那些里程。

林作賢採訪曾說:「你真的痛過,才會知道什麼叫痛。但這些痛,讓我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並用這些故事幫助別人。」

這句話讓我深深感受到《我們六個》不只是影集,而是關於台灣許多原生家庭的縮影,悲劇可以留下,但愛能帶我們走向光明,把傷口化為力量,成為自己生命的驕傲。

如何改變原生家庭創傷?

圖片來源/《我們六個》劇照

看完《我們六個》後,總是會想著,我們無法改變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面對傷痕。那些痛苦或許不會消失,但透過理解、陪伴與療癒,它們能轉化為讓自己更堅強的力量。

在台灣,許多人背負著父母與社會的期待,努力成為別人的驕傲。因為原生家庭創傷,我從小沒有活在期待裡,反而因此,我能選擇另一條路成為療癒師與教練,陪伴別人走出黑暗。

如果你也曾被原生家庭的陰影影響:

  • 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 受到嚴重的原生家庭創傷
  • 容易因小事崩潰或觸發情緒
  • 在關係中不斷重複痛苦模式

我的 一對一 CTA 深層療癒服務,結合希塔療癒與引導式覺察,幫助你,看見潛意識裡的限制信念,與受傷的內在小孩重新連結,進行深層的自我療癒與原生家庭創傷。

走出悲傷,七階段自我療癒指南

這份 PDF 檔案幫助你理解悲傷的階段,不管是失去親人、失去一段關係、朋友,提供悲傷七階段測試與實用的自我療癒方法,協助您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我的療癒服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