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完成365天攝影日常,不是結束而是嶄新的開始,也是培養攝影眼的好方式之一!
在 2021 年,我用著手機走進別人的故事,這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台灣如此仔細觀察生活、觀察周遭的變化,攝影迷人的地方在於捕捉影像的瞬間,如此珍貴的影像是沒辦法再次被捕捉到的,謝謝你們參與了 365 天攝影日常的計畫,也一同紀錄著這些珍貴的回憶。
在 2021 年,我用著手機走進別人的故事,這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台灣如此仔細觀察生活、觀察周遭的變化,攝影迷人的地方在於捕捉影像的瞬間,如此珍貴的影像是沒辦法再次被捕捉到的,謝謝你們參與了 365 天攝影日常的計畫,也一同紀錄著這些珍貴的回憶。
即將結束的 365 天攝影日常,攝影日常不是要拍出多厲害的照片,而是要你仔細觀察日常的生活,那些習以為常的日子淺藏著意想不到的驚喜。
攝影能作為反映當代臺灣社會、歷史的文化產物,「臺灣的模樣」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第二檔的攝影展,攝影展帶領我們進入歷史現場,透過自己的雙眼去探究何謂是臺灣文化。
2021 年我在 IG 發起 #365天攝影日常計畫,如今,經過春天駐足在夏天,這半年以來,「每一天拍一張攝影照」漸漸地視為理所當然,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但五月疫情的蔓延,變成 365 天攝影日常的挑戰之一。
在旅行時,你可能納悶為什麼攝影時總抓不到好看的景?為什麼在同個場景中,每個人拍出來的感覺都不相同?為什麼拍照時都沒有抓出想要的感覺?本篇文章透過 David duChemin 所著《攝影眼:觀點.構圖.氛圍掌控》一書與我對攝影眼的觀點,帶你找尋自己的攝影眼。
開始攝影的日常不是要拍出多厲害的照片,而是要你仔細觀察日常的生活,那些習以為常的日子淺藏著意想不到的驚喜。歡迎你跟我一起練習攝影,與我分享每日的攝影日常。
當初認為海外志工是去服務和瞭解當地的文化,但後來才發現每個人找尋的事情都不盡相同,有的人來尋找自我、有的人是要突破自己、有的人是想加強英文,但相同的是大家都有一顆充滿愛與互相幫忙的心,是很難能可貴的。
從一開始慢熟的我們到最後無話不談,打破文化的衝擊、亞洲人的刻板印象,我們成為最好的室友與姐妹。感情與友誼從來不分國籍、性別、膚色、種族,但我從沒想過那個最了解我、最愛我的人是波蘭人。
看見來自不同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杜拜機場,內心興奮不已,像個小孩一樣充滿著好奇心,等待的時間拿著新買的相機開始捕捉機場的旅客,卻不小心捕捉到一直在看我的那個人
坐在廣場上,想捕捉路人的畫面,這位小女孩看見我在拍照便走過來,我只會用破爛的丹麥文問她的名字,問了還是不會發音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