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長輩出國自由行怎麼安排?五個讓旅程更順利的實用技巧

我在愛爾蘭打工度假結束後,父親要來歐洲找我,這是我父親第一次來歐洲,之前我曾跟父親跟團去過埃及、自由行到泰國以及澎湖,每次的經歷都讓我痛苦不已,都說出「我絕對不要再跟家人出國旅行了!」

這次想著,剛好有這時間可以帶父親看看我熟悉的歐洲,沒想到又是我旅行到現在最痛苦的時刻,每天都在生悶氣、不開心,覺得自己像個保姆照顧父親。

本篇文章與你分享帶長輩出國自由行的注意事項,如何讓自己更輕鬆度過這趟修行。

訂閱暖暖報|每週一與你分享暖心故事,優惠只會在暖暖報收到。

截然不同的旅行模式

帶長輩自由行前,你要先知道長輩之前出國的經驗與方式,這會涉及到你之後的行程安排規劃。我旅行超過 35 個國家,大部分都是獨旅,算的上旅行經驗蠻豐富。

我的父親也熱愛旅行,在中國以及其他地方獨旅過,儘管如此,我們的旅行模式很不同,父親偏向走馬看花,喜歡看景點瘋狂拍照,卻沒有在聽導覽;我傾向深度旅行,步調偏慢,去認識當地的文化與人們。

領取旅行模板→【自由行攻略模板】

這趟帶長輩歐洲自由行,總時長為兩個禮拜,父親買了從巴黎進、米蘭出的機票,所以我安排去巴黎、瑞士與義大利,除了巴黎外,其他地方我也沒去過。

因此,我簡略在 Notion 上安排進度與計畫,還有父親要求列支出,畢竟我本人是 P 人,旅行沒有在規劃的,以及放上父親需要注意與準備事情。

我是從哪裡獲取旅遊資訊:

  1. 小红書
  2. 網路上搜尋
  3. 背包客棧

帶長輩自由行的挑戰

這趟旅行中,是睽違一年多與我父親相見,也讓我意識到我不再是以前的我,我的生活模式、價值觀,因為到愛爾蘭生活後,有所改變,也會更看不慣我父親的行為,但我也知道這是文化不同,我卻都悶在心裡。

(葡萄牙,2024)

價值觀不同

這跟旅行模式雷同,每個人喜好的事情不相同,即便是情侶、朋友都是。在吃飯時,父親總是在滑手機,而我們的交流非常少,這也跟我們家庭的模式有關,但我沒有很喜歡這種感覺。

溝通有落差

在討論事情時,即便是用中文,溝通上有很大的落差,而父親總是用很數落的方式來回應我。

不再是以前的自己

很大的感受是,父親的用字遣詞都很命令,有種「你就是要這樣做」的感覺,讓我很不舒服跟不開心,所有的溝通、安排都是我規劃,以及當我只是問問題時,我父親會用很激動的方式來質疑我,這是我在愛爾蘭生活時,不太有經歷過的事情。

吃飯時,父親吃飯發出聲響,如同日本人吃拉麵的聲音,讓我感到非常的焦慮,覺得食不下嚥,讓我意識到自己被西化的生活。

以及有些舉動讓我感受不佳,還沒搞清楚狀況先斥責別人(我是苦主),呼叫服務人員的方式沒有很禮貌,還有放東西時用丟等等的事情。

密集相處

我知道自己無法跟父親 24 小時相處,即便在家我們都沒這樣過,而我父親會打呼,我每天幾乎都沒有睡覺,但因為巴黎跟瑞士的住宿費太高昂,還是必須要在同個房間,當我 24 小時與我父親在一起,我只能用「崩潰」來形容。

帶長輩自由行吵架,心態調整

我父親每次在旅行中,都是走非常快,而我則是要隨時找他在哪裡,這點我在旅行前就知道。

第一天我就有不耐煩的情緒在,但更多的衝突時,我選擇平靜的對待,一切都 let it go,但我內心真的好累,累到好想哭。

一個人在哥本哈根旅行

(丹麥.2024)

當爸爸持續走很快時,我放下焦慮,不開心,隨風自由行。

當溝通有誤時,我回覆的態度偏沒有很好,但算是冷靜。

💡因為旅行的狀態沒有調整好,旅行的模式大起大落,從在比利時我是被朋友照顧好好,現在變成不間斷行程的觀光客導遊,瞬間累到一個不行。

一開始如同 24 小時的保姆,後面我積的負能量越來越多,我撐不下去,我開始放掉一些行程,或者是讓父親先去附近繞繞,我們再約個時間點集合,讓自己有獨處的空間,讓我能夠冥想,透過冥想進行內在修復與療癒,冥想後整個狀態好非常多。

帶長輩自由行五大秘訣

多安排導覽行程

我前幾個月在規劃行程時,會先從大地方開始規劃,接著,再規劃每天的行程。

確定好巴黎的交通,接著訂住宿,再接著安排每日的行程,有些景點我不會先訂,但羅浮宮、巴黎鐵塔著名的景點會先安排好,我都在 Get your ride 上面訂,有些景點能在前一天取消,不用先付款,我比價過價錢,通常都比 Klook 便宜一點點不然就是差不多,來歐洲之後才知道有這個 App,非常推薦。

我父親是很觀光客的人,喜歡去景點拍照打卡,卻不會想聽歷史與故事的人,剛好跟我完全相反。

原本在弗羅倫斯安排比薩斜塔與五漁村一日遊,這行程要早上六點多出門,整趟行程要十二多小時,後來因為我們都非常疲累,決定取消行程,在弗羅倫斯逛逛,幸好當時有免費取消,因為我那時候身體狀況很差,胃很痛很不舒服。

了解長輩的飲食習慣

來之前有叫父親帶一些泡麵來,因為怕父親不習慣歐洲的飲食,但幸好父親不是很挑惕的人,任何食物他都願意嘗試,我們當時只有兩餐吃泡麵,以及一餐吃中國餐廳,其他時間都是吃當地食物。

比較著名的餐廳我都有預約好,建議要了解長輩的飲食習慣,以及接收度再去預約餐廳。

不要讓自己瞎忙

帶長輩出門,一定不輕鬆,這是絕對的,我彷彿變成 24 小時的保姆,要點餐、買菜、訂行程、安排所有事情,也讓我知道我不適合當嚮導或領隊。

第一點說要保持彈性的安排,因為可能長輩會出現突然的請求,或是逛街就已經消耗一整天的時間。

但有時候,長輩不曉得自己的需求是什麼,這時候會讓你很心累,建議提前問長輩的需求,詢問更具體的細節讓你安排,才不會落空。

適時的崩潰很重要

我在第五天快受不了時,剛好這時我在瑞士安排兩天的住宿都是單人房,我終於有自己的空間,以及可以睡個好覺!當時,是我崩潰到受不了時刻,躺在床上大哭,宣洩自己的情緒。

若我當時沒有崩潰,我累積太久的負能量,會瞬間把自己拖垮,崩潰完後,我好很多,但接著,又跟父親待在同個房間,我又崩潰與窒息到不行,我在米蘭時,經歷最低潮時期。

推薦住 Airbnb

這次我們住宿安排在飯店與 Airbnb,之前旅行時,我便知道我跟父親待在同個房間無法好好睡覺,但因為在巴黎與瑞士的費用關係,無法訂到 Airbnb 的公寓。

後來在米蘭最後幾天以及弗羅倫斯都是住 Airbnb ,我是訂一房一室的公寓,沙發可以打開變成床,我便可以睡客廳。非常推薦 Airbnb,父親也很喜歡,除了能有自己的空間,公寓的空間大很多,也有在歐洲的生活感,可以一起煮飯。

從帶長輩自由行中自我我成長

在瑞士時,都是瑞士高頻的能量讓我療癒自己的身心靈,我們某天遊走到一座教堂裡,我坐在裡面,尋求耶穌的禱告,有股聲音要我往抬頭看。

我看見教堂頂端的畫作,那股聲音要我去感受這幅畫帶領給我的感受與啟發,印象中,我感受這趟與父親的修行中,要讓我成為付出者的角色,體驗這感受,也讓我想起在台灣時,父親也是這個角色在付出。

畫面中,我感覺我是領導的那個人,儘管被一些人事物羈絆著,但我還是奔馳著我想要的方向前進,當我變成付出的那個人時,我想起我的朋友還有其他招待我的人,都是有愛才原因這樣做,真心感激身旁的朋友們。

其實內在是感激這趟旅行的,看見爸爸衰老的模樣,能有共同的回憶,是很珍貴的,而這趟旅行,也是一場修行之旅,要設立好自己的界線,僅管是家人,也要說不。雖然很不簡單,但我至少抵達了,是很難得的體驗。


訂閱暖暖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