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做不到一個月的工作該不該離職?

新鮮人做不到一個月的工作該不該離職?

面試官:「你確定這三年內不會再出國回加拿大?確定?」

我:「原本一開始有打算要回去,但經過隔離期間的深思熟慮後,近年來的計畫還是待在台灣工作。」

面試官:「很多新鮮人都這樣說,到最後還是離職了(無奈的神情)。」

無數場面試中,其中一位面試官問我的話,這份工作是我成為新鮮人後的第一份正職,卻也是一份不曾出現在我履歷上的工作,這篇文章與你分享我如何在一個月內掙扎後決定離職的故事,以及以我的觀點分享在職場中「先求有再求好」「新鮮人都是爛草莓」這件事,歡迎與我分享你的看法。

一切都從加拿大回台灣隔離後開始說起

大學期間我不曾問過自己想做什麼工作,我只想著「我好想在國外生活」,老天如實開聘我一條道路去加拿大闖蕩一番,卻因疫情打亂了步調,重新振作後開始找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那時,迷惘的我在 Podcasts 聽到一位大傳碩士畢業的女生同樣很迷茫與焦慮,不曉得她到底想要什麼工作、適不適合、喜不喜歡這個行業,她的教授跟她說:你現在可能是因為很焦慮才有這種想法,你還是要嘗試看看,最後發現你真的不喜歡這樣也很好,至少你排除了一項你不喜歡的東西。」

內心總有一股聲音告訴我,我想走行銷。

在大學期間發覺自己對廣告行銷很有興趣,我就讀的是傳播藝術系,卻因學校注重的是劇情片,並沒有實質參與廣告行銷的操作與課程。沒行銷背景卻想走行銷,才發現我沒有資歷也沒有相關經驗,是件很慘的事情,光是一半的職缺就先淘汰,我不斷投履歷與面試,每次面試有著滿滿的收穫卻也是滿滿的失落,儘管有些面試者喜歡我的人格特質、喜歡我的海外經歷,但比起其他有經驗的人我還是輸了一大截,始終沒有收到任何通知信。

原來找工作的壓力比工作中還大,因為連現在都無法確定自己在何處更別想到未來。

延伸閱讀>加拿大打工度假第九天就回台灣了,機會很寶貴但生命更是!

新鮮人找工作是先求有再求好嗎?

「先求有再求好」這句話不厭其煩地出現在身旁朋友們告訴我的話,因為疫情許多人面臨到被迫離職、放無薪假,更別說增開職缺。

剛開始我只投自己喜歡有興趣的工作或公司,直到後面已經是先投了再說,面試第七間公司後我對於想要的工作已徹底死心,就像大家說的先求有再求好,終於回台灣的第一百天,我找到工作了。

我在台中一間創意策略行銷公司擔任「企劃助理」,上班的第一天在抽屜收到離職單、第二天耳聞同事們之間談論著公司的高流動率與發生許多鳥事情的抱怨,我自己思考著是什麼原因導致流動率極高?當時,做最久的同事才四個月,公司已經開了好幾年。

面試時老闆說第一個月試用期是責任制但之後加班完全按照勞基法,在我第一個月上班沒幾天就出差到外島一個禮拜,下個禮拜假日又去辦活動,每天工作時數都超過十小時,雖然在工作內容中我能更確定自己喜歡那些事情,我喜歡與人相處、喜歡文化、在地融合與文化創生。

每天忙碌的生活是其次,主要是老闆待人方式、做事方式與我的理念不合,我每天忙得半死卻不曉得在瞎忙什麼,老闆總是沒交代清楚要做的事項,都在快截止的時候才丟給我,而我只是應徵企劃「助理」卻要負責專案,也沒有人帶我因為大家都離職了,想到之後的日子沒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包括運動、閱讀更別說寫作,從前幾個禮拜便有離職的念頭。

延伸閱讀>呱吉教會我職涯的七件事「人生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

不到一個月內我已經發現公司不太對勁

常常出差時會碰到與公司合作的商家、工讀生,大家都不約而同說出相同的話:「怎麼又換人了?」詢問後得知大家都知道公司流動率高的驚人,還有位商家說他之前是學校輔導老師,跟我說著工作要注意的事項與建議,雖然僅僅一個月卻碰到好多人都叫我趕緊離職。

那天是我到外島出差最後一天回到台灣,拖著兩個行李箱請老闆接我去取車,短暫的閒聊卻講出心中的苦,他說他老婆之前也是做類似的行銷工作,瘋狂加班卻不離職,直到後來換到大公司後一切真的改變許多;但卻又有一群人對著我說:你就忍忍吧,這是你的第一份工作,太快離職對你的履歷不好。

停車場老闆跟我說:你每天這樣瞎忙,都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要做什麼。」聽到這句話時,我頓然驚醒,後來在掙扎後選擇離職,提離職時發生了很多事情,也當場被女老闆生氣咒罵新鮮人都沒有這種能耐之類的話,總而言之說的就是我們應屆畢業生是爛草莓,因為上個月走了六個人有四個人是應屆,還拜託我去第二間公司不要這樣對待人家,也不要再丟應屆畢業生的臉,說著我們這屆人的名聲都被我們搞壞了。

閱讀更多>《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人生不是只有熱情與麵包二選一!

新鮮人一個月就離職真的是爛草莓嗎?

在台式教育中最常聽到的是畢業後要找好工作,做個幾年後往上升個好職位或者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所以像我一個月就離職,不想把時間都被工作佔據的人,變成大家所說的「爛草莓」。但我一點都不認同,反而我覺得能越早知道你不適合就離開,才是未來更有前途的人,因為你知道你要跟不要什麼

我在這間公司很痛苦,我一直告訴自己當初會選擇畢業後出國工作就是因為想要工作與生活分開來,能夠好好的生活,在國外因為沒有認識的人,所以我能無所框架做自己喜歡的事,我不想要被制式化的台式公司壓榨。

有多人抱怨著自己的工作、抱怨許多不合理違法的事、抱怨工時太長、抱怨上司、抱怨同事,但卻沒有人想要做改變或是離職?我覺得這已經是變成台灣的惡性循環,就算離開一批人還是有人為了要生存去服從慣老闆的指令,沒有人要改變,彷彿早已深根蒂固在台灣的工作上,變成淺規則。

我其實也一直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再撐一下,至少做個三個月或半年,學到一些東西就走,但後來我發現只要是老闆的模式很有問題,我是學不到東西反而是浪費時間在於這份工作上。

對我而言,時間與金錢是同等重要,也思考著為什麼這份工作要加班?是自己能力不足太會拖或是工作量過於龐大?或是上曾指派的任務不停的更改,無法有效率的運用時間來工作,我覺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不管有沒有加班費,擁有自己的生活是很重要的,除非,你真的是熱愛那份工作,盡全力的付出當然是沒話說。

我只想用我的經歷與感受告訴大家,先求有工作的同時還是要思考現在與未來,當你覺得公司的運作模式很不合理或發現工作內容並不是你未來職涯發展的方向,就不要去了。

英國小說皮科・艾爾所說著職這件事:「並不意味著放棄,而是前進;改變方向不是因為這件事不適合你,而是你不贊同這件事。換句話說,辭職不是抱怨,而是正面的選擇;不是在生涯中停下腳步,而是往更好的方向邁進一步。不管是辭去工作或是改變習慣,都表示著自己依然朝著夢想的方向前進。」

閱讀更多>【社畜時代】你是否加班加到懷疑人生? 盤點五項加班的原因

離職的後續

「其實不用那麼符合社會期待,因為社會也不會用一樣的愛來回饋你。」-劉冠吟

我是53號,離職員工的編號。

其實,離職後重新找工作的那段期間還是會思考著有沒有後悔離職這選擇,畢竟在疫情之下找工作是個艱難的挑戰,但回頭過來看,我只想告訴自己,你做了很棒的決定!

離職後的一個禮拜,另一位同事做不到半年離職了;離職後的兩個多月,比我晚來的三位同事一起離職了,只要公司有錢能夠持續運轉,這些事還是會持續發生,相信這些事也不是只有我碰到,有時連面試都看不出公司的破綻。

那時候舉辦市集時,離職的員工們有來,我跟一位女生說我提離職的事情。

她說:「妳很聰明耶,那麼早就發現不對勁,公司都會找新人的原因是因為新鮮人會不知道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公司的問題或是這社會的問題,所以會抱持再繼續做做看的心態。」

所以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我想這也是留給你的問題,社會的問題不可能一系之間就改變,但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不論是否要繼續待在這間公司或是離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