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攝影的日常不是要拍出多厲害的照片,而是要你仔細觀察日常的生活,那些習以為常的日子淺藏著意想不到的驚喜。
2021 年我在 IG 發起 #365天攝影日常計畫,如今,經過春天駐足在夏天,這半年以來,「每一天拍一張攝影照」漸漸地視為理所當然,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但五月疫情的蔓延,變成 365 天攝影日常的挑戰之一。
為什麼要開啟 365 天攝影日常企劃?
之前都是旅行時才拍照,對我來說練習攝影最好的方式是「多拍、多看、多觀察」,仔細觀察周遭生活,發現台灣生活日常的美好。
使用手機拍攝與相機的感受是差很多的,卻是個最簡單能達成的目標的行動,把滑手機的時間拿來拍照,最難的是持續 365 天。
歡迎你跟我一起練習攝影,與我分享每日的攝影日常並 Tag 我@cmyk_1997 📷
四月的攝影日常
四月在台北、台中、台南來回奔波著。爺爺在 4 月 7 號安詳的離去,隔天下台南見他最後一面。
這次的告別式是以道教進行,母親、弟弟與我是基督教,有些儀式沒有一同參與的我,抽掉身為爺爺孫女的身份,以保有著好奇與影像的角度去看這場畫面,想起《一一》的電影場景,更好奇身為禮儀師、工作人員他們每天面對不同喪失親人的家屬們,如何抽離自己的情緒,與面對亡者與家屬們,好奇著他們的故事,心裡想著他們看過千奇百態,是個最有故事的人。
「喪禮不是那麼制式,是有故事的」剛好聽到 Podcast 報導者中的一集《練習好好說再見》在喪禮花藝師工作的來賓說:「傳統的喪禮,大家有比較多忌諱,就是一個儀式,但喪禮其實就跟婚禮一樣。」
我也想著自己的喪禮會是什麼模樣?會有人來看我最後一面嗎?會有人掛念我嗎?前陣子剛看完天橋上的魔術師,最後一集說到:「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五月的攝影日常
五月是我最喜歡的月份,因為有我的生日。
生日對你來說是什麼感受呢?是期待生日當天的到來?還是你討厭過生日?長越大越覺得生日只不過是 365 天的其中一天,那天你出生、那天時間提醒你又老了一歲。
從 20 歲開始,我給自己每年的生日禮物是出國旅行,但計畫始終趕不上變化,疫情來臨後,23 歲我寫一篇文章給自己。
《給24歲的嶄新開始:持續相信這世界,好奇心會帶你去很遠的地方》文章最後寫下:「在不同年紀,我們都有各自不同的課題要面對,永遠都要多愛自己一些,好好享受生活。記得,永遠保有對世界充滿熱忱的好奇心,持續相信這世界為善的人們,好奇心會帶你去很遠的地方,也能成為一個帶故事給別人的人。」
也許,過幾年回頭來看這篇文章,會對年輕的自己嘲笑一番,怎麼會寫出這麼天真的話語,因為年輕,才無所畏懼,也不曾經歷過這些黑暗面吧~深信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世界上沒有黑暗,只有光還沒照到的地方。」
五月,台灣的疫情更加嚴重,預計要做的事情都取消,完全沒想過現在的公司有遠端的可能性,如今,轉成待在家居家上班,疫情變得更加嚴重,什麼事都有可能改變。
五月,時間過的漫長無比,在 5 月21 日我去醫院做了核酸檢驗,原本最壞的打算要在防疫旅館過生日,很幸運的在前幾天收到陰性的通知,那天,我在日記裡寫著:「我是既如往常的幸運,跌跌撞撞過完 23 歲,相信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會一直過著精彩的人生,未來的美好生活在等著我。」
這個月的 365 天攝影日常特別難拍,居住在六樓頂加的雅房,生活的空間有限,卻感激有著能透氣的頂樓,偶爾曬曬太陽、看看書,就這樣把五月的時光過完了。
六月的攝影日常
即將待滿兩個月的宿舍生活,是ㄧ長串的枯燥乏味,在一層不變的日常裡,咀嚼出生活的平淡與滋味,漸漸地,日子裡沒有期待的事情,於是創造出新鮮有趣的事物給自己。
寫完文章後拿取一塊巧克力、星期五買杯飲料獎勵工作完的自己、辛苦的時候買杯咖啡給自己、假日允許自己能夠睡晚一點、偶爾購買喜歡的早午餐就感到幸福。
到頂樓曬太陽、看書成為每日的儀式,也窺探著別人在疫情下的生活。對面棟的爸爸把頂樓佈置成一個露營小天地,物品應有盡有,有帳篷、躺椅、桌子、延長線、電燈;隔壁的鄰居三不五時會來整理花圃裡的花花草草;另一棟頂樓的住戶傍晚會開啟門,讓兩隻狗狗在頂樓奔跑。
《台北女生》書裡的一段話寫著:「生活的記憶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刻畫在不同的介質裡。」在頂樓觀察陌生人的生活,日常很平凡,卻又很美好。
居家生活所拍攝出來的365天攝影日常,對我來說是認真生活的象徵,是我不曾發現生活中的小樂趣,雖然不曉得第三級警戒會持續多久,但我知道很快就會結束,回歸到原本的生活中,與每個人再次相見。
「開始攝影的日常不是要拍出多厲害的照片,而是要你仔細觀察日常的生活,那些習以為常的日子淺藏著意想不到的驚喜。」
歡迎你跟我一起練習攝影,與我分享每日的攝影日常並Tag我 @cmyk_1997 📷